服务热线:400-8098-313
最新推荐
从.com到.service——金融信息化开启新时代

阅读量:0

两年前,民生银行的员工人手一个小纸条,记的是不同系统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因为,他们每天上班都要打开很多窗口:邮件、OA、数据分析,每个系统都要单独登录,都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实在难以忍受的他们向IT部门提出了严正抗议。一年前,民生银行的员工每天一开机,用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统一的窗口。
 
  这就是IT部门接受抗议之后,对IT系统进行“整顿”、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的结果。
 
  IT对银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实,IT首先服务的是银行内部的员工,员工的日常办公、收发邮件等等都离不开IT。IT要通过自身变革,先赢得内部员工的认可,才能进而谈为外部客户服务的问题。
 
  于是,IT部门不敢懈怠,他们持续创新,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山西建行在采用了瘦终端服务模式向员工提供日常办公服务;日本株式会社UFJ银行将60个系统900台服务器2万个终端统一管理,让员工打印变得轻而易举。
 
  IT部门深知,公关要从内部开始。他们通过IT的变革,不断完善着对同事的服务,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掌声;他们支撑着整个银行的高效运转,支撑着业务的转型。
 
  对于银行来说,内部的完美才有可能将精力放在外部的服务上。所以,整理,整顿,先从内部开始。
 
  传统的银行在努力成为一个“.com”公司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借助IT技术提升服务的质量与价值,在新时代能够打出另一张王牌“.Services”。
 
  2006年注定成为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中一个不平凡的座标。这不仅由于年内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向外资开放,求新求变的内驱需求将使金融业信息化建设迎来新一轮“加速”,更重要的是,法律与业务标准的制定完善将保证金融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真正从业务战略出发,推动金融服务转型和自主创新,也将受到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家和IT管理者们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国Bank.com开启新时代
 
  2006年3月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旨在规范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强化电子银行风险监管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正式实施。这或将成为中国“Bank.com新时代”开启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从此之后,国内银行在电子银行领域,毋需就是否发展网络、电话等为载体的电子业务再行争论,而是要研究如何按市场需求及监管规则大力开展并竞争客户;毋需针对电子银行采用何种模式、体系或系统架构过多争议,而是要落实如何结合业务战略,利用技术实现战略目标;更毋需就具体技术、软件及安全措施过分争辩,而是要依据监管、内控和风险管理要求,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推动银行业务的根本转型。
 
  作为最具有创新特征的金融信息化领域,电子银行体系建设成为近年热点。但各个银行对其策略、投入及成果并非水平一致,其中表现优秀者如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截至2005年底,工商银行全年电子银行业务笔数达36.5亿笔,实现交易额高达46.7万亿元。但目前国内5家国有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商业银行和33家农村合作银行中,迄今仍未启动电子银行业务的仍不在少数。
 
  换言之,在中国,当Bank.com发展到了新起点的时候,即当基本的市场、法制和监管环境已初步具备或成熟的时候,进而将有更为大量的金融机构将业务重心转移到电子渠道上来,追求“完美客户体验、推动服务创新”的电子银行科学发展战略,将替代传统的粗放型投资、过度追求规模、简单效仿对手的落后信息化实践。
 
  自主创新与金融服务现代化
 
  有效利用IT技术,实现服务创新,是银行发展的崭新课题。事实上,IT技术正在不断变革着全球金融业的服务模式,并由此使得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决定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自主创新”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密切关联。今天,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在发达国家占到GDP份额60%以上。
 
  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之路上,全世界的金融家都开始重新关注发展的本质问题—增加收入,提高关键价格和挑战内部组织的反应力—这一切其实都与服务密切相关。
 
  事实上,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平衡点发生了变化,从发现需求到形成新金融产品的周期缩短,迫使金融机构寻求新的途径以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所以在许多金融机构的CEO看来,服务是一种真正值得信任的“关系”,而当今服务有机会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融合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及法律相关成果,发展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所需的技能,将人力和科技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为服务提供者和客户创造价值,以便更加容易地重复执行和更加有效地交付服务,是服务科学的基础。
 
  在金融机构服务现代化过程中,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改善服务生命周期、服务生态链和服务价值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可靠性的提高,使金融机构内部和与各类客户之间的交易变得更加容易、成本更低。但是,只有IT技术和金融业务创新紧密结合,才能实现这一良好愿望。
 
  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以“自主创新”为经,以“服务创新”为纬,追赶发达国家的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成为中国金融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课题。
 
  实现服务的量身定制和一对一
 
  作为金融IT和服务创新的典型代表,电子业务银行等的推出,是IT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的一个典范。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能提高银行形象、树立银行品牌、吸引高端客户、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现代金融创新往往与电子银行结合在一起,电子银行平台已经成为金融创新的基础平台。而创新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关系到一国金融业的风险控制与分散、吸收能力。
 
  实质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最大变革之一,就是使消费者的地位空前提高—客户更加注重高层次、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也越来越不喜欢单调、重复、呆板和缺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为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保持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长期以来银行进行了多种尝试,包括市场细分、用户反馈改进等,但效果一直不明显。由于“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要求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必须不断进行迅速的“一对一”的信息交换—为了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金融需求,就要具有一种同每个客户建立起联系的服务手段换—而在Internet技术出现及大规模应用之前,这种“幻想”一直缺少赖以负荷的载体。
 
  随着网络金融发展,今天人们对利用IT实现金融业务的认识已不断深化。比如,对IT建设的方法论,提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就代表了IT应用的最新变革。SOA的核心是保持业务的灵活性:面向服务的抽象层,使银行可以动态地运行和管理业务;建立可以适应变化的系统,使金融产品创新与IT可以同步;使旧业务系统更好地相互协作,而不是剥离和替换;提供业务人员可以理解的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建立和重组业务流程,以防范风险和提升盈利。一个拥有众多客户的大型金融机构,在基于SOA的CRM等支持下,开展的网络金融服务是有机会做到“一对一”和“量身定制”的。
 
  这意昧着传统的银行在努力成为一个“.com”公司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借助IT技术提升服务的质量与价值,以求在新时代能够打出另一张王牌“.Services”—成为服务领先的机构,贯彻和落实服务创新和增值的业务策略。
 
  “.Services”—服务创新与增值策略,意味着在金融服务现代化、增强竞争和获利能力的过程中,优秀和增值的客户服务价值并不仅在于满足创造客户的金融需求,而且能促使客户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双赢互惠关系。如果在网络金融服务中贯彻“主动服务、全面支持”的目标,客户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最好的产品服务,就有可能在最短时间中得到最切实的保障;而金融机构也获得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利用网络等IT技术,全方位服务于客户、清晰掌握客户视图、满足市场金融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Bank.com与Bank.service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两张“王牌”—两者的结合:基于IT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的互动平台,与金融服务模式、流程和内容的创新相融合,才能为金融机构带来持续盈利的动能。
 
  ·数字分析·
 
  未来三年 喜忧参半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与北京信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2005年11月~2006年1月期间,对我国金融行业用户的采购状况和未来三年IT需求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投入逐步上涨 但增速减缓
 
  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的深入,金融行业信息化朝着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迈进,要对集中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以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创新、管理和决策信息化,即“管理和决策信息化”。
 
  2005年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总体投入为399.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2.8%;预计2006年投入总额会继续保持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上升到12.3%。预计2007年~2008年,金融行业信息化的总体投入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1. 银行大集中项目的末期工程,各大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升级等大型项目保证了银行业信息化投入的增长。
 
  2.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这些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先期的建设,其中信息化是先期建设的重点。
 
  3. 保险和证券行业开始加大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由于金融行业数据大集中项目顺利的开展,各金融机构可以对集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对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因此目前金融机构中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达到中级水平的占到62.7%,而由于目前数据库及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达到高级水平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多,只占到17.9%。
 
  硬件:软件:服务=58:24:18
 
  2005年,我国金融行业总投入达到了399.7亿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达到了231.0亿元,占总体投入的57.8%,软件产品达到了97.0亿元,占总体投入的24.3%,IT服务与咨询投入为71.7亿元,占总体投入的17.9%。
 
  金融行业IT投入主体中,银行业的信息化投入最大,达到345.0亿元,占到整体金融行业的86.3%。其次是证券基金,占到8.1%。
 
  主要原因是银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支柱,营业规模、人员数量、网点数量等都远远超过了证券与基金、保险行业,其中,我国银行市场总营业网点2004年接近10万个,而证券基金营业网点总数量为1200个左右,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总量为500个左右,营业网点数量与银行数量差距非常大。
 
  2005年,金融行业对于IT产品需求的总体增长率为9.9%,而2006年,金融行业IT产品需求将以总体12.3%的高速增长率增长。
 
  硬件产品在整个IT需求中仍占主体位置,在2005年达57.8%,但未来几年硬件产品需求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软件产品以及IT服务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主要原因是:
 
  1. 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证券基金集中交易系统等大型项目前提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硬件产品采购投入逐渐转变为日常性固定投入,投入数额基本稳定。
 
  2.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对数据进行整合和进行数据挖掘,对各种应用软件如管理软件和商业智能(BI)的需求在显著增长,使软件产品投入比例扩大。
 
  3. 金融行业各类系统建设完成后,服务支出比例逐渐提高,委托运营是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将部分业务外包给有实力和有经验的服务公司是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金融行业对于硬件产品的需求中,对台式PC的需求最大,2005年达12.3%,其次为笔记本以及Unix服务器产品,应用规模比例达到11.6%和10.0%。主要原因是:
 
  1. PC是各类信息化项目的基础设备,特别是金融行业网点、工作人员等数量庞大,对终端设备的需求非常大。
 
  2. 金融行业对数据处理和网络应用等的要求非常高,而Unix服务器是金融行业各类数据处理和网络应用等大型项目应用的必要硬件产品。
 
  3. PC和服务器产品在金融行业以往的应用中也占非常高的比例,这些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这两类产品需求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主题应用系统项目群是金融行业项目投入的重点。此项目群主要包括经营分析系统、综合办公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预计2006年投入将达到6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0%。
 
  在2006年需求增长最快的产品中,网络安全以最为显著,达到了53.8%,由于金融行业对于数据以及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最高,否则带来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对网络安产品的需求增长最快。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医药研发猎头  医疗行业猎头  医药猎头网  医院猎头  医疗器械猎头  广州大学兼职网 
电话:400-8098-313
版权所有 (C) 2003 迪医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人才许可证: RC1312407  京ICP备15007661号-2
迪医猎头 迪医猎头网 医药猎头 医药猎头公司 北京医药猎头公司 上海医药猎头公司 广东医药猎头公司